作者:周堃 发布时间:2024-11-01 09:19:47
罪错不减慈善魅力--探索新时代慈善组织的现状发展
周堃
1997年9月5日,印度首都新德里大雨滂沱,全城降下半旗,为一位女性举行国葬,祭司将鲜花和恒河的水洒在她身上,无数民众走上街头为她送行。世界各国元首和政府首脑纷纷为这位“仁慈天使”发文致敬。
她就是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享年87岁的德兰修女。她出生于阿尔巴尼亚,成年后在英国的修道院开始了慈善事业生涯。南斯拉夫内乱时,她无法忍受战争的残忍,穿过枪林弹雨亲自走上战场阻止。1948年她远赴印度加尔各答,40年如一日地救济穷人。
德兰修女在世界上126个国家共创办了550家慈善机构,她的仁爱传教修女会有4亿多美金的资产,而她遗留的个人财产只有一张耶稣受难像和三件旧衣服,被世人尊称为“贫民窟圣人”和“离基督最近的人”。
西方的慈善思想来自基督教义的口传身教。《旧约》上说,一切的先知教训,一切的律法总章,就是“爱人如己”。早期的基督教会自发担纲了救济穷人的使命,甚至接替国家行使社会保障的责任。
目前,全世界5个最著名的慈善机构,都是由基督教创办。在基督慈善的漫长征途中,有许多人像德兰修女一样,穷尽一生,以父之名,一度担当了造福人间的上帝使者。
慈善天使也会犯错
基督教义曾提醒人们,一切事物都有与生俱来的“原罪”。人们只知道人无完人,不相信天使也会犯错。
“阿尔莫尼老爷子的好日子到头了!”1992年1月,城市正沉浸在新年的喜悦之中,美国纽约的大小媒体同时曝光了一起惊天丑闻---
美国实力最雄厚的慈善组织之一联合慈善基金会的主席阿尔莫尼以权谋私,将60万美元善款用于个人度假消费、购置房产,并安插亲友进入基金会旗下的皮包公司占据要职,收揽高薪。
消息一经公布,联合慈善基金会声望大跌,民众的慈善热情急剧冰封,社会陷入公众募捐低潮,美国引以为荣的慈善事业遭遇社会公信力的“滑铁卢”。
当事人阿尔莫尼于1992年2月被迫辞职,并被判处7年监禁。
直至今日,美国人依然记得阿尔莫尼事件,甚至还记得美国红十字会在“二战”中向民众提供有偿食物的不良记录。因为善款是百姓的钱,因此任何滥用善款的行为都会永远被钉在耻辱柱上。
由于经济环境的强烈冲击、慈善组织快速发展、机构内部操作不当、个人利欲急剧膨胀、监管系统不够严密等原因,近年来国内外慈善组织频频闪烁信任危机的“急救信号”。
一些慈善机构利用慈善理念作为变相的经济和政治投资,将慈善活动与其商业利益捆绑牟利。不少富豪也将慈善作为个人成长的“成绩单”,高调行善夸张作秀,甚至“暴力慈善”,致使被捐赠者大呼“太伤自尊”。
2011年7月,民政部发布的《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指出,仅有不到三成的慈善组织信息透明度较高,九成社会公众表示对慈善信息的公开情况不满意。
慈善组织-这个完美的上帝使者,也有接受人们审判的时刻。
汇聚的款项如何使用?怎样监督?谁来监督?如何创造性地实现专业化管理而不遭遇霸权,造成财富流失、道德沦丧?从如日中天到日薄西山,慈善事业,又何以从头再来?
这不应该是一部“悬疑推理片”,也不应该是一首“无言的结局”。
在通往救赎的道路上,人们始终在努力。
英国一向珍存好的传承。1601年颁布的世界上第一部慈善法,不但确认了慈善组织的法律地位,还要求慈善组织高度透明和公开,其信息披露程序的严谨度不亚于上市公司。英国政府早在1860年就专门成立了具有监管作用的慈善委员会。
在美国,政府要求慈善机构必须填报年度报表并严格审批,监督执行。
《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也明确规定,我国慈善捐赠程序、善款善物的管理和使用方式、捐助效果评估等信息通过有效形式公开,接受政府部门的监管和社会监督。
媒体是“喉舌”,更是“双眼”。1992年美国联合慈善基金会事件、2005年新加坡肾脏基金会“水龙头镀金门”事件,都因民众的举报和媒体的曝光,揭开了慈善光芒背后的利益黑幕。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在美国,只要缴纳一定的合理费用,就可以走进任何一家慈善机构,查阅其捐赠账目,核对其资金用途。
在对慈善组织进行监管的审判席上,还有一个席位,那就是独立的第三方评估监督。美国目前多家慈善评级机构负责为超过5300家慈善机构评级,提供不同标准的排行榜,如负面排行、筹款回扣率排行、财务危机排行等,使慈善组织的信息构成如同上市公司一般清晰透明。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院长张强说:慈善信息公开透明,是增强公益慈善组织社会公信力的基础。
-
罪罚不减慈善魅力
虽遭遇诟病,但放眼全球,慈善组织作为与政府、公司相平行的第三种社会力量,依然生机不灭。
在我们身边,从天灾人祸到贫困饥饿,慈善组织常常以各种不易察觉的方式存在,无微不至地协助政府解决社会问题。
浮华时代不乏富可敌国的公司巨头们,他们中的大多数不仅因创富的传奇,还因散财的善举而彪炳史册。
“从17岁创办这个公司以来,这是我第一次停止全职工作······”2008年7月6日晚,曾被巴菲特称为“世界上最吝啬的人”、连续13年蝉联世界首富的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作出一个惊人的决定:正式退出微软公司,把580亿美元个人财产尽数捐赠给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巨人转身,从此专职效力于全球最大的慈善基金会。
2006年,流行乐史上最伟大的歌者迈克尔·杰克逊因保持世界销量第一的专辑而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而鲜为人知的是,“吉尼斯世界纪录”在同年还为他颁发了另外一个奖杯:历史上最具慈善精神的艺术家。迈克尔·杰克逊一生为慈善事业捐款3亿美元,独自支持了世界上39个慈善基金会的运营,是全世界以个人名义捐助慈善事业最多的艺人。
各界知名人士云集的慈善晚宴、著名音乐家举行的音乐会以及艺术大师们的书画捐赠、物品拍卖会等,也通过慈善机构的统筹管理,将募集的善款输送到各种急需资金支持的领域。
国际上定期举办全球体育明星邀请赛事-赛场内,观众为精彩的现场比拼呐喊;赛场外,活动所筹集的赞助及票房收入用于资助各种公益项目。
成立于1902年3月6日的皇家马德里足球俱乐部,是现今欧洲乃至世界足坛最成功的俱乐部,被国际足联授予“20世纪最佳足球俱乐部”称号。
2011年8月3日,素有“中国皇马”之称的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内,热烈气氛丝毫不亚于户外的炎夏,人们期待已久的一场激情对碰赛即刻开启,皇马主帅穆里尼奥率领皇马一线队主力与国内俱乐部切磋技艺。
场外,皇马俱乐部国际事务部主任兼名誉主席布特拉格诺接受了采访:“此次赛事皇马的门票分成全部用做慈善用途,帮助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
在当下,聘请国家元首担任红十字会的名誉职务的情况屡见不鲜。美国、英国、意大利、日本等许多国家的总统、首相等元首都曾出任本国慈善组织的名誉会长及保护人的角色。
当然,不仅仅是政要、富豪、名人、明星才可以做慈善,普通人的善举也可以改变世界。
在贵州毕节市人民公园附近,老远就能听到一个新疆味儿的吆喝声:“请把我的羊肉串带回家,这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羊肉串!”
这个声音来自2010年感动中国的新疆人阿里木·哈力克,他在就职的供销社破产后,以卖烤羊肉串走南闯北,生意越来越好,他却依然很“穷”。钱去哪里了?10年间,他将卖羊肉串节省下来的钱先后资助了200名贫困学生,被贵州人誉为“草根慈善家”。
当我们在公交车上为老、弱、病、残、孕让座时,在大街小巷为外地人指路时,在公共场所捡起垃圾时,在互联网上浏览微博、论坛、网页并随手转发真实的求助信息时······慈善就在我们的心中、指间。
每一个拥有善心并有善举的人,就是一个小小的慈善组织,世界需要更多微慈善、微公益。
慈善组织的功与过,罪与罚,现状与未来,终将会在不断自省和各方促进中上下求索,奋力前行。